网站首页 | 本馆概况 | 工作动态 | 最新公告 | 群文活动 | 群文创作 | 群文培训 | 非遗展厅 | 艺术家库 | 联系我们
最新消息:咸阳市群众艺术馆网站新版上线,谢谢您的光临!
导航列表
群文创作
群文创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群文创作 > 群文创作 > 正文
“我和咸阳茯茶”主题征文获奖作品展之十三​
来源: 日期:2023/5/31 10:56:32 人气:3

三辈人眼中的那碗茶

谢江辉(二等奖作品)

大雪过后,天空放晴。于是我看到了冬日里久违的太阳,那暖暖的阳光,静静地洒在雪上、车上、房屋顶上。透过房间的窗户,看到这番大自然为我精心搭配的“雪后冬日图”,心生和谐,顿感美好。在午饭小憩后,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书桌上的一盒咸阳茯茶之上。急忙起身,沏上一杯。不一会儿,淡淡的茶香便在房间里氤氲弥散开来……

喝着这杯久喝不厌的茯茶,熟悉的香气,熟悉的味道,不禁将我的思绪拉到了很远很远的过去,昔日里爷爷与父亲喝茶时的情景伴随着此刻我品茶时的场景一同在我的眼里和脑中同步映帘。不同的三辈人喝着同样的一碗茶,喝的是同味的茶水,传承的却是浓浓淳朴的家风与家教。

在我们的生活中,茶是不可缺少的饮品。我小时候住在农村,记得只要爷爷和父亲干起农活就总是要泡上一大杯茯茶。尤其是在每年三夏时节,龙口夺食的那段日子,早上起来,母亲在大灶台上烧着开水,等着水大滚的时候,用铁勺舀上几勺滚烫的开水,快速倒入装有茯茶的铁壶里,茯茶就这样被开水静静地泡着,父亲提上泡着茯茶的铁壶,带上几个馒头,匆步向田间赶去。到了田里,他将茶水和馒头放在地头,便很快和爷爷消失在茫茫而又黄灿灿的田野里。在一番辛勤劳作之后,大汗淋漓,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的不知多少遍。临近中午,他们迈着疲惫的步伐走到地头,提起茶壶,拿上馒头,蹲在地头的柿子树下开始享用这简单但却实在的“美味佳肴”。茶香伴着麦香,父亲用狼吞虎咽的形式快速将他们催下肚。此时,父亲的肚里发出了跟农用机加柴油时一样的声响。现在回想,那样的声响仿佛只会出现在小时候那个艳阳高照、烈日如火的夏季。

至今还依稀记得那是在一个落日余晖的下午,爷爷坐在村口的石头上,手中端着一杯泡着浓浓茯茶的罐头瓶子,他一边看着树枝上来回跳动的燕子麻雀,一边慢口品味着手中的这杯茯茶。就在此刻,我走到爷爷身旁,用疑惑的眼神不解的问道:“爷爷,你为啥一年四季只喝这一种茶,长时间喝它你不会厌烦么”。爷爷不假思索的只是轻轻地回了一句:“习惯了”。后来,在和爷爷的某次聊天中,他告诉我,茯茶和其他茶叶不一样,茯茶是既便宜又耐泡,喝起来也更有茶叶味。其他茶叶不耐泡,喝上两三水就没啥色味了。是啊,“茯茶初煮苦涩浓郁,汤红醇厚,韵味悠长,十五煮之后才茶色渐淡,韵味依旧,不像别的茶用开水冲泡,三次之后色香味不闻。”当然,这样的体会也是我后来在喝茯茶时才体味到的。

爷爷和父亲的那一辈人,对于茶没有过高的要求和过深的研究。只是把茶当做解渴或者调味的一种饮品罢了。喝茶的器皿也不像今天这么复杂和有仪式感,他们那个年代,喝茶的工具,要么是洋瓷大缸子,要么是玻璃罐头瓶。但是,他们对茶却是无比忠诚的,不像今天的人们夏季喝绿茶,冬季喝红茶,喝完普洱喝龙井,喝厌了铁观音就喝碧螺春。好像他们那一辈人对任何事情都是怀着一颗忠诚和坚持的心。选一味茶可以喝一生。

我的家乡位于渭北平原上,因其为《诗经》的发源地而闻名,有着“伊尹故里,诗经合阳”的美誉,距离茯茶之乡的咸阳泾阳县也不过百十公里路,因同饮渭河水,同在关中原。使得两地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在茯茶的故乡也能找到《诗经》的影子,“侵镐及方,至于泾阳”这便是《诗经》对于泾阳的描述。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泾阳茯茶一直有“三不离”之说,即离不开泾阳的气候、水和泾阳人的制作技艺。同样的道理,也只有“一方产物也最懂一方人”。泾阳茯茶便是这样,泾阳茯茶一经问世,就肩负着这样的使命任务,茯茶所诞生的关中平原,自古就有着“碳水之都”的盛名,于是茯茶便有刮油解腻,有助消化、降脂、抑菌等功效,深受三秦父老的喜爱,属边销茶,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生命之茶”。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泾阳茯茶的诞生本身就充满了哲学的意味,而它的饮用方式也非常独特,讲究一个字“熬”。林语堂先生说:“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刘翔在他的专门解读茯茶的科普读物《话说茯茶》一书中说:“煎熬就是一种成全,不把自己当茶熬一熬,怎知人生最深处的滋味。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这话,我很欣赏。岁月,教人经了些世事,切肤的体悟,让我对茯茶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

从茯茶产生的历史,也能品味出浓浓的人生哲理。相传茯茶成于明,盛于清,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关于茯茶还有这么一段有趣的记载,北宋神宗熙宁年(1068年),一位泾阳茶商,运茶到了泾河码头,茶叶不小心掉入河中,捞起,晾晒渥堆后,茶叶颜色变黑,出现许多黄色斑点,状貌似霉菌。人悲天跄地,直呼“完了完了”。事实上,凤凰涅槃,茶叶质变,不仅茶汤橙黄透亮,而且口感更上乘,消食作用更明显,反响非常好。通过回忆“霉变”过程,泾阳茶商不断摸索探究制作工艺,茯茶出现,当时主要是散装茶。直到明洪武元年(1368年),人类历史上第一块砖型茯茶——“泾阳茯砖茶”问世。人生亦如此,没有磨练,无人指点,没有平台,即使有“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梦想,恐怕也无“一路浩歌向天涯”的豪迈。

渐渐地,我也是从关注研究泾阳茯茶的历史和制作工艺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了父辈们喜欢茯茶的原因。爷爷和父亲那一辈人,始终没有离开过黄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他们一生的真实写照,面对这样窘困疾苦的生活,他们选择了坚持、选择了面对。这不正是茯茶身上那股“熬”劲吗?只有历尽千熬万煮,才凝结出了那杯色泽浑厚,韵味悠长的茶水。父辈们扎根黄土地,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千难万苦,才把那原本悲苦的生活过成了甜蜜的幸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杯好茶是这样,一个人更是这样。

人生如茶,淡淡的,香香的,正如飘荡在水中的茶叶浮浮沉沉,韵味悠长。人生如茶,或充满希望,或浸透失意。各种味道,只有亲身经历体悟过,才会有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闲适恬淡的心境。那曾经刻骨铭心的过往情愫,历经了岁月的历练沧桑之后,才能感悟到平淡的真谛。当你用洞察世事的眼眸观赏花开花谢,月圆月缺时,你的生命中陡然就会多出几分睿智。

看着眼前这杯清澈淡雅的茶水,闻着这股伴我成长的味道。顿感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茶杯里飘出来的那股淡淡的茶香味,陌生的是父辈们用茶传承下来的那种守心、坚持、忠诚的良好家风家教却在我的身上慢慢的没了踪影。于是,我陷入深深的反思之中,我真的配得上眼前的这杯茶吗?

友情连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咸阳市政府 |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 |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 |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 | 咸阳市群众艺术馆
Copyright @ 2023 咸阳市群众艺术馆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体育场十字文苑大厦5层 电话:029-33171775 邮编:712000
备案:陕ICP备15001372号 网站开发:卓悦网络